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和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,農業作為支撐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產業,正在被互聯網、大數據、人工智能等新科技進行重構和升級,互聯網已經成為農業發展的重要設施,農業也正在煥發出嶄新的力量。目前,全球都在加快物聯網農業發展。根據國際研究預測,全球物聯網農業的市場規模到2025年接近700億美元的規模。中國作為農業大國,其物聯網農業發展市場空間極大。
“面朝黃土背朝天,風吹日曬滿身土”,這是傳統農民生產的真實寫照。我國是農業大國,農村人口有9億多,占全國總人口的70%左右,農業生產總值占國民生產總值的20%。但我國農業多數還停留在傳統農業的階段,大部分地區農業基礎設施落后,導致農業勞動生產率低;且我國農業集約化手段主要表現在使用大量化肥和農藥,其對水體、土壤、大氣和生物多樣性所造成的負面影響是巨大的,生態環境的破壞反過來會極大影響農作物的生長。
政策持續加碼、推動物聯網農業行業發展
現階段我國農業發展到農業4.0時代,農業的發展也走上了新的臺階,開始了物聯網農業之路。90年代,是物聯網農業的發展期,水肥一體化成為了農業發展的新方向,多數科研人員也為此不斷地努力奮斗著?,F階段,隨著大數據、云計算和人工智能技術的進步,以及物聯網技術逐漸向農業滲透,物聯網農業處于規模應用期,精準農業、無人機植保等的大規模應用,提高了生產效率也改善了生態環境。
物聯網農業是農業的根本出路,國家在物聯網農業或物聯網農業產業化上給予了諸多的政策及扶持。連續多年來,中央一號文件均有涉及到智慧農業的相關內容。如:
2017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中,明確了以“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”為主線,提到了加快科技研發,實施物聯網農業工程,推進農業物聯網和農業裝備智能化;
2018年的中央一號文件的主旨為“實施鄉村振興戰略”,提到了發展數字農業,推進物聯網實驗和遙感技術的應用;
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再次提到了物聯網農業,重點為加快突破農業關鍵核心技術:培育一批農業戰略科技創新力量,推動生物種業、重型農機、智慧農業、綠色投入品等領域自主創新。支持薄弱環節適用農機研發,促進農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,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。
政策持續加碼、不斷地推動智慧農業行業健康快速發展。
伯瑞克溫室物聯使傳統農業擁有“智慧”
早期的溫室大棚,通過人工觀察記錄時段溫度、土壤濕度、光照強度等,監控主要靠人員留守、土地干旱依靠人工澆水。隨著溫室大棚數量越來越多,僅靠人工管理變得越來越困難。為解決以上問題,伯瑞克推出溫室物聯網解決方案,將物聯網技術運用到傳統農業中去,運用傳感器和云平臺,對農業生產進行遠程控制,使傳統農業具有“智慧”。
伯瑞克溫室物聯網解決方案是以先進的智能傳感器、物聯網、云平臺、大數據以及互聯網等信息技術為基礎,利用傳感器來監控大棚內的溫度、濕度、光照和土壤濕度、土壤度、CO2濃度等影響農作物生長的環境參數,通過信息化無線傳輸網絡把數據傳輸到系統進行智能化分析,通過計算機系統遠程控制大棚內的水閥、加熱、滴管、噴灌等設備,從而保農作物能夠在合適的狀態下進行生長。同時用戶可通過手機、電腦等信息終端訪問數據與系統管理功能,大棚遠程監測、大棚生態智能監控,溫室大棚自動控制,智能溫室大棚控制系統、網絡化遠程管理。
伯瑞克溫室物聯網解決方案
伯瑞克溫室物聯網解決方案是基于LoRa技術,在溫室大棚內部署各類LoRa前端傳感設備,實時監測大棚內空氣溫濕度、土壤溫度、土壤水分、光照度、CO2濃度等環境參數,并通過有線/無線網絡上傳至云平臺進行分析,一旦環境偏離植物生長的Z適狀態,可遠程控制加熱器、制冷通風、加濕器、除濕器、卷簾機等對環境進行調節,保證農作物有一個良好的、適宜的生長環境,達到增產、改善產品、調節生長周期、提高經濟效益的目的。
目前我國正處于傳統農業向物聯網農業過渡的關鍵時期,物聯網思維下的智能溫室大棚作為現代化農業中的一個爆發點,可以帶動鄉村農業的發展,促進信息技術與農業農村全面深度融合,發展智慧農業。因此通過科技示范,大力推廣和應用溫室大棚監控系統等物聯網技術,對于早日實現農業現代化具有重要的意義。
聯系人:張經理
電話:15615269499
郵箱:boruike2019@163.com
地址:山東省濰坊市壽光市洛城工業園
關注微信